第16章
關燈
小
中
大
烏雀山大橋研究會議, 定在寬敞的橋梁分院報告廳。
遠比任何會議室都要寬敞的報告廳,每一個座位都準備了座式話筒,擺上了參會人員的桌牌。
得到通知的參會代表來到現場, 剛跟裏面的熟人碰面,就開始了激烈的討論聲。
沒有辦法, 誰叫這是烏雀山大橋項目。
他們從十二年前, 就常常聚在一起,討論這座橋梁的未來, 為它爭執不休。
直到兩年前,它沒有了未來。
久別重逢的參會人員,一起分享著自己知道的內部消息。
“我聽說這次搞了個什麽盤山橋結構,要圍著烏雀山造橋?”
“對,橋梁院招了個新人嘛,叫律風。年輕人的想法是不同尋常一些。”
“他就那個設計越江橋是不是?我專門看了越江橋的可研報告, 確實想法不錯。”
“聽說他還是殷知禮的學生!”
這話一出,討論的氣氛夾雜了無數詫異。
坐在一旁的參會人員,都忍不住靠過來, 想聽聽獨家內幕。
“殷知禮不是建築師嗎?他怎麽帶了個學橋梁設計的學生出來?”
“不是,律風不是學橋梁設計的, 他就是學建築設計的。前段時間小周還說,殷以喬來一起陪他看過烏雀山了。”
殷知禮和殷以喬爺孫兩個的名字,在國內建築界不可謂不知名。
他們這些工程師, 都聽過殷知禮設計建造的國會大樓、聯邦大廈、皇家博物館。
每一篇盤點中國大師級人物的報道,必然會有殷老先生的名字和作品。
國際社會並不如它們宣傳的一般自由包容。
中國人想要在資本主義的社會,不夾雜任何政治因素的自由創作,需要擁有超乎想象的藝術造詣。
殷知禮就是這麽一個人。
他設計的建築直擊靈魂,用冰冷堅硬的混凝土, 創造出底蘊深邃的建築造物。
甚至不需要配上什麽說明文字,只需要靜靜端詳他的作品,就能從靈魂深處傾聽到建築自己的聲音。
哪怕在場的眾多工程師、研究者,並沒有親自去看過他的作品。
但是口口相傳了五六十餘年的傳奇建築師,在他們心中擁有足夠的分量。
而律風,正是這位傳奇大師的學生。
連殷知禮的親孫子殷以喬,都和他關系密切的一起去了烏雀山……
“這樣聽起來……”安安靜靜在旁邊聽完全程的人表示,“盤山結構說不定真的值得一試。”
不過是一句猜測,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。
“當然值得一試!要不然吳贏啟把我們召集來,是好玩的麽?”
即使報告廳沒有任何資料,參與會議的人員已經對接下來的會議充滿期待。
他們經歷過太多希望和失望交織的過程。
兩年前烏雀山的地震之後,項目開始停滯不前,他們這些經歷過眾多建設工程項目的老員工,隱隱約約能夠感受到它的結局。
如今一場“烏雀山大橋研究會”把他們重新聚集在一起,就像點燃了希望的小火苗。
哪怕在烏雀山上建盤山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他們也不介意陪著橋梁分院再次重新開始。
畢竟,這是國家的任務,意義重大。
沒有人願意付出心血,面對一場轟轟烈烈的無疾而終。
因此,當律風走進報告廳的時候,完全感受不到報告廳該有的嚴肅寂靜。
聊天的聲音熱鬧喧囂,還有幾聲關於地震帶裂層的爭吵。
吳贏啟跟這群人相交多年,清楚現在是什麽狀態。
他說:“他們能夠聊成這樣,說明心裏還沒放下烏雀山大橋。你等著看,我馬上讓他們安靜下來。”
律風覺得新鮮,以為吳贏啟要拿過話筒,來一次“同志們安靜了”。
誰知,吳贏啟只是招呼著抱著今天會議資料的人,催促道:“你們趕緊把資料發了,”
於是,在律風困惑的視線裏,橋梁分院負責發放會議資料的工作人員動了起來。
他們僅僅只是公事公辦的把資料放在桌面,連多餘的問候、解釋都沒有,整個吵雜熱鬧的報告廳,竟然慢慢安靜下來。
氣氛變得太快,律風覺得無比詫異。
他習慣了大家聚在一起就會變得吵吵鬧鬧的會議氣氛,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默契的安靜。
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代表,根本不需要工作人員招呼,便自顧自地拿起身邊的資料。
同伴若是還想聊,他擺一擺手,翻一翻手上厚重的打印稿,對方就跟他似的,趕緊回到座位,拿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來。
工作人員一邊發,律風和馮主任一邊準備講解用的PPT。
剛才還喧鬧得像有無數人吵架的報告廳,瞬間回歸了會議該有的肅靜,只剩下紙頁翻動的聲響。
律風覺得不可思議。
等他準備就緒,再擡頭,便見到了無數專註的視線,匯聚而來。
建設集團、工程學院、研究所、勘察院……
他們身前一塊塊桌牌,寫上的不是他們的名字,而是他們代表的單位。
那一瞬間,律風覺得自己面對的不再是報告廳上百人,而是面對這上百人背後所有集體。
也是烏雀山大橋項目成立以來,參與研究的全部人員。
律風定了定神,點開了準備已久資料,聲音平靜克制的說道:“這次邀請大家到場,是為了一起研究烏雀山大橋是否可以采用盤山結構設計的問題——”
隨著他的話音,報告廳寬大清晰的幕布,投影出了盤山大橋的概念圖。
巍峨連綿的烏雀山中,盤亙著一條銀色巨龍般的橋梁結構,在渲染的陽光之下熠熠生輝。
這張盤山大橋概念圖一出現,律風就聽到了回聲陣陣的感嘆。
它從烏雀山腳下開始攀升,沿著山體走勢,彎曲成了柔和的弧度,然後在最為合適的地方,飛躍地震帶斷層,完成了橋梁橫跨兩岸的任務。
律風說:“這只是我做的一個概念構想,從烏雀山大橋現有方案選點開始,規避方案一的高峰、陡坡,在方案三、方案四的地點,自行建設高架橋,逾越地震造成的裂隙和斷層。”
他的講述,伴隨著精心繪制的黑白設計圖。
沒有烏雀山翠綠渲染,單純的黑色橋梁線條,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他的全部所思所想。
盤山建橋,淩駕斷層。
人為的降低烏雀山架橋地點的高度,將那條能夠直通藏區的高速公路,全程建設在橋梁上,跨越烏雀山。
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想法,卻因為幕布上細致詳盡的設計圖,顯得尤為認真。
從橋梁兩端的引橋高速路,到主梁搭橋的初步設計,律風得畫得完完整整。
即使吳贏啟告訴他沒有必要,只需要在會議室闡述自己的觀點,隨便給一個示意圖就行。
律風仍然像一個完美主義者,將它們規劃得盡善盡美。
可惜,建立這麽一座前所未有的橋梁,不是他圖紙畫得漂亮就能成功的。
律風說:“這樣的設計存在極大的建設施工困難。首先,橋身必須選用抗震材料,保證不受烏雀山地震帶影響。其次,烏雀山冬季冰雪會造成橋體產生低溫效應,導致盤山大橋存在行駛風險。然後,我們也沒有任何的設計經驗可以保證它能夠成功。”
他說出的這些困難,全是在橋梁分院檔案館裏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問題。
律風將它們直白的拋出來,做好了心理準備,等著迎來臺下所有人的質疑和否定。
然而,臺下安安靜靜,參會人員仍舊是捧著資料,仰頭端詳著設計圖,眉頭緊鎖地深思著。他們不可能不困惑。
但是……
他們竟然沒有立刻思維活躍地交頭接耳,更沒有突兀出聲打斷律風。
律風順著詳細的盤山設計,一頁一頁的講述他的想法。
參與會議的人員,哪怕隨著他的講解發出疑惑的聲音,依然保持著會議禮貌,直到這個荒誕不經的構想闡述完畢。
於是,律風主動說道:“如果大家有什麽問題,可以提出來,我再做詳細解答。”
話音剛落,坐在報告廳前排的代表直接舉手,“我們一建申請負責主體橋梁的可行性研究工作。”
律風一楞,還沒出聲,坐在一建旁邊的二建代表,立刻開麥,“等一下哦,這個部分應該是我們負責的!”
兩個建設集團不同分公司的代表,針對主體橋梁部分,展開了吵鬧的辯論。
一建的人翻到手上資料“以前方案一、方案二是你們負責的,現在盤山橋的主橋跨點在方案三和方案四附近,怎麽會是你們負責?”
二建的人不甘示弱,直接指出重點,“因為盤山大橋的引橋和主橋必須保證用材、結構一致,我們二建的技術更成熟,調研也比你們一建有經驗,肯定得我們負責!”
本該由他來回答的問題,瞬間成為了第一建設分公司和第二建設分公司的直接矛盾。
一建和二建的代表,在爭論之後,立刻看向律風,問道:“律工,你是設計這個方案的人,你說,誰來負責橋梁主體?”
律風完全沒有經歷過這種“問題”,他難得詫異地看向吳贏啟。
只見吳贏啟哭笑不得地打開話筒,嚴肅說道:“你們一建二建都是兄弟單位,怎麽又在搶活幹?”
一建不高興了,“這本來就是我們負責的,怎麽叫搶?”
二建也不肯認,“吳院你說,盤山橋的構造從頭到尾就是一座橋梁,我們二建專門做引橋施工,來負責這座橋不是更合適嗎?”
“哪裏合適了,盤山橋造型特殊,橋墩要跨越地震帶,空管鋼結構的鋼桁梁抗震情況,我們一建才最清楚。”
忽然,一聲悠然蒼老的聲音加入戰圈。
“誒,你們兩個建設的不用擔心鋼材抗震問題,這是我們研究所的項目,這個我們負責。”
兩個人的爭論加入了第三者,就瞬間擴大了影響範圍。
剛剛還握著資料,一邊聽兩家建設單位爭奪的參會人員,一邊舉起手來,打開話筒直抒胸臆。
“鋼材抗震的研究,我們校研究院的經驗更豐富,我覺得應該交給我們。”
“我們在橋面抗寒抗凍方面有完整的建設經歷,不管是前期施工還是後期養護,都能直接負責這次盤山橋的研究。”
“盤山部分的橋墩選址,我們三勘察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參考,給你們進行落位點設計。”
“不不不,交給我們第一勘察院,以前我們就做過盤山高速,找適合架盤山橋的地方絕對比三勘察的人熟練!”
律風還沒等給他們更詳細的答疑解惑,臺下這群竟然趁著場面混亂,主動搶起工作來!
他們的問題,沒有一個集中在盤山大橋的構想和設計上,爭來爭去全是——
這個部分應該歸我!
律風見多了承包方湊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的場景。
各司其職、互相推諉,一旦有不符合承包方心意的部分,絕對會大掌一揮,表示拒絕。
可現在,報告廳吵吵鬧鬧,每一個單位的參會代表,都在據以力爭,用各種實例表達自己迫切想要參與調研的心情。
能研究主橋最好,能負責鋼結構抗震更妙。
沒有推諉,沒有質疑。
反而竭力地說服吳贏啟、說服對手,想把盤山橋的某一部分納入自己的工作範圍,完完全全沒有把律風的想法當成笑話的意思。
他準備了一腔解釋毫無用武之地,因為這群人不需要任何解釋。
他們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念頭,全力以赴地付出,並且希望搶在兄弟單位的前面,成為項目一部分的負責人。
這種主動的態度,是律風從來沒有過的經歷。
報告廳裏一個接一個地,向他認真講述自家單位的特長和經驗,希望獲得他的認可。
好像一場臨時起意的自薦,把律風這個在英國資本國度學成歸國的家夥,震撼得無以覆加。
他們有的人雙鬢斑白皺紋深邃,有的人鏡片厚實神色不明,談起自己單位能夠為盤山大橋構想做出的貢獻,信手拈來,毫不含糊。
他們的年齡足夠說明這個項目凝聚了多少年的心血。
他們的態度簡單直白的表達出了同一個期望——
哪怕盤山大橋只是一個可能性,他們也願意為了“可能”傾盡所有。
馮主任見律風一臉詫異的模樣,笑了笑,說道:“他們一直這樣。”
從烏雀山大橋立項,到烏雀山大橋暫停,每一次碰面的研討、匯報,只要扔出了新的問題,參與會議的代表們,都要進行一次爭論,擊敗全部對手,把新問題的研究工作收入囊中。
不是攬工,不是好大喜功。
而是他們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,想要用自己最好的技術、最紮實的功底,為國家建起這座橋梁。
律風長久空虛寂寞的靈魂,在報告廳滿室的爭論裏感到充盈。
“難怪……”律風聽著他們的信心十足的話語,眼神閃過欣喜的光,“難怪我們能建成曲水灣大橋。”
因為在這樣一群人面前,國家設計院給出來的方案無論再簡陋,都是任務和責任。
他們會盡自己一切努力,去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。
一場研究會結束,烏雀山大橋的盤山新方案,直接在吳贏啟的主導下,拆分給了各個單位回去研究。
並且要求他們,定時給律風做匯報。
律風的微信,一天時間,暴增了近兩百位聯系人。
從那一天起,手機裏的電話、消息就沒有停過。
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效率非同一般。
律風每天都能收到他們的反饋報告,立刻就能加班改圖,配合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盤山橋的設計圖進行改動。
在來來往往的通訊之中,沈寂了兩年的烏雀山大橋項目,重新活了過來。
曾經廢棄的五個方案,在各個負責單位的建議之中,留下了最核心的工程技術,慢慢在律風的圖紙、建模裏,凝聚成了如同盤山巨龍般的設計,成為了烏雀山大橋最新的方案。
律風以前一個人的刻苦鉆研,在這些經驗豐富的前輩指導下,變成了一次完美的團體協作。
抗震的解決辦法、空管鋼的全新材料、橋梁支撐的設計細節、盤山大橋的選點落位,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正、研討。
終於有了完整的雛形。
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,和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以前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,完全可以跟經驗豐富的工程師、研究院溝通,然後在他們的期待之中,頂著壓力給出滿意的設計。
律風真正的忙起來。
殷以喬整整兩個月沒能成功和律風視頻通話了。
他和律風的溝通,僅限於微信隔著遙遠時差的往來。
即使他算好周末的晚上,發起視頻,都會被律風直接掛斷,然後經過幾小時,收到律風疲憊的簡單回覆——
“加班。”
短短的回覆,來自中國時間淩晨三四點。
殷以喬穿著舒適睡衣,坐在書桌前凝視著手機,卻始終沒能保持平靜。
他知道律風只會因為烏雀山大橋的事情,忙到三四點不睡。
可他越清楚,就越覺得面前有一道橫亙在他們之前的深溝,無法逾越。
殷以喬想,人類要是會在心上造橋就好了。
他一定要修一條直達律風心裏的大橋,看看律風到底在忙些什麽。
掙紮猶豫了好幾周後,殷以喬終於在中國時間正常的時候,收到了律風的消息。
他說:“師兄,不用擔心^_^。”
文字簡潔,但配上了一個默認表情,殷以喬立刻從午休躺椅上坐起來,久違地發去了視頻通話。
果然,這次律風接了。
殷以喬擔憂的端詳著鏡頭裏的人。
他瘦了一些,臉頰線條英挺,一雙眼睛格外的明亮。
短發長得遮住了眉毛,他便把略長的尾發紮了起來,在腦後留起了一個微翹的發揪。
一看就知道有多久沒時間去理發了。
殷以喬無奈的問道:“怎麽忙成這樣?”
律風聞言,笑得眉眼彎彎,露出了燦爛的白牙。
“師兄,你不知道,我好快樂!”
那種掩蓋不住的興奮,從他神情、語氣表露無遺。
他捧著手機笑著的樣子,瞬間令殷以喬想起了還在讀書時候,常常簡單快樂的律風。
殷以喬立刻意識到,律風那座龍一般的橋梁結構設計應該快成了。
很多話,律風不能說。
但他在視頻那端,激動的講述著自己的心情。
他說:“我參與了像曲水灣大橋一樣的偉大合作,我跟很多人明明都不認識,但是只要是為了烏雀山大橋,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拿出壓箱底的技術和建議,幫助我修改設計圖。”
“那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,隨隨便便拿出來的東西,都能讓我學習好久。師兄,我真的好快樂!”
他的表情,就像經歷了萬裏長征的跋山涉水,遠遠見到了勝利的終點,恨不得能夠向全世界炫耀他的快樂。
遠在英國的殷以喬,為他高興,又為自己無奈。
律風這麽快樂的時候,他只能坐在視頻前,問一句,“那麽,烏雀山大橋要動工了嗎?”
律風拿過一杯水,笑著說:“沒有那麽快,還得經過審批之後,再研究動工時間。畢竟馬上要入秋了,烏雀山深秋初冬會大雪封山,今年肯定趕不上。”
雖然趕不上今年是遺憾的事情,但是律風連喝水的姿勢都透出雀躍。
只要審批通過,烏雀山建起大橋就只是時間問題,而不是技術難題。
他開心地和殷以喬進行著久違通話。
避開了那些需要保密的內容,詳細講述了一座大橋能夠雄偉壯觀到什麽程度。
烏雀山大橋項目組重新組建後,無數設計師主動請纓加入,一如律風見過的建設集團、研究院成員,滿懷赤誠,絲毫不悔。
導致他們幹勁滿滿一起加班,律風好幾次想接殷以喬通話,都被他們感染得不好意思偷懶。
律風說著這些,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壓力和包袱。
他真真切切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地方,實現了剛剛回國時候的期望。
“而且,這次我們院長完全沒有阻止過我任何想法,一直給我最大限度的支持。”
他說:“這很了不起。”
殷以喬心裏升起一絲不悅,卻僅僅皺了皺眉,仍是默不作聲的盯著律風。
律風將手機放在對面,捧著水杯,垂眸凝視水面,勾起笑意,陷入了自己的思緒。
像是透過這杯澄澈的水,見到了一個規劃好的未來。
他說:“烏雀山大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橋梁,最長的橋梁,也是最好的橋梁。”
頂天立地,勢不可擋。
作者有話要說:殷以喬:我也是完全沒有阻止過你任何想法,一直給你最大限度的支持,為什麽換成他就了不起了?
律風:因為他是院長……
殷以喬:你,官僚。
任何項目成功關鍵必然是:有一個好領導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遠比任何會議室都要寬敞的報告廳,每一個座位都準備了座式話筒,擺上了參會人員的桌牌。
得到通知的參會代表來到現場, 剛跟裏面的熟人碰面,就開始了激烈的討論聲。
沒有辦法, 誰叫這是烏雀山大橋項目。
他們從十二年前, 就常常聚在一起,討論這座橋梁的未來, 為它爭執不休。
直到兩年前,它沒有了未來。
久別重逢的參會人員,一起分享著自己知道的內部消息。
“我聽說這次搞了個什麽盤山橋結構,要圍著烏雀山造橋?”
“對,橋梁院招了個新人嘛,叫律風。年輕人的想法是不同尋常一些。”
“他就那個設計越江橋是不是?我專門看了越江橋的可研報告, 確實想法不錯。”
“聽說他還是殷知禮的學生!”
這話一出,討論的氣氛夾雜了無數詫異。
坐在一旁的參會人員,都忍不住靠過來, 想聽聽獨家內幕。
“殷知禮不是建築師嗎?他怎麽帶了個學橋梁設計的學生出來?”
“不是,律風不是學橋梁設計的, 他就是學建築設計的。前段時間小周還說,殷以喬來一起陪他看過烏雀山了。”
殷知禮和殷以喬爺孫兩個的名字,在國內建築界不可謂不知名。
他們這些工程師, 都聽過殷知禮設計建造的國會大樓、聯邦大廈、皇家博物館。
每一篇盤點中國大師級人物的報道,必然會有殷老先生的名字和作品。
國際社會並不如它們宣傳的一般自由包容。
中國人想要在資本主義的社會,不夾雜任何政治因素的自由創作,需要擁有超乎想象的藝術造詣。
殷知禮就是這麽一個人。
他設計的建築直擊靈魂,用冰冷堅硬的混凝土, 創造出底蘊深邃的建築造物。
甚至不需要配上什麽說明文字,只需要靜靜端詳他的作品,就能從靈魂深處傾聽到建築自己的聲音。
哪怕在場的眾多工程師、研究者,並沒有親自去看過他的作品。
但是口口相傳了五六十餘年的傳奇建築師,在他們心中擁有足夠的分量。
而律風,正是這位傳奇大師的學生。
連殷知禮的親孫子殷以喬,都和他關系密切的一起去了烏雀山……
“這樣聽起來……”安安靜靜在旁邊聽完全程的人表示,“盤山結構說不定真的值得一試。”
不過是一句猜測,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。
“當然值得一試!要不然吳贏啟把我們召集來,是好玩的麽?”
即使報告廳沒有任何資料,參與會議的人員已經對接下來的會議充滿期待。
他們經歷過太多希望和失望交織的過程。
兩年前烏雀山的地震之後,項目開始停滯不前,他們這些經歷過眾多建設工程項目的老員工,隱隱約約能夠感受到它的結局。
如今一場“烏雀山大橋研究會”把他們重新聚集在一起,就像點燃了希望的小火苗。
哪怕在烏雀山上建盤山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他們也不介意陪著橋梁分院再次重新開始。
畢竟,這是國家的任務,意義重大。
沒有人願意付出心血,面對一場轟轟烈烈的無疾而終。
因此,當律風走進報告廳的時候,完全感受不到報告廳該有的嚴肅寂靜。
聊天的聲音熱鬧喧囂,還有幾聲關於地震帶裂層的爭吵。
吳贏啟跟這群人相交多年,清楚現在是什麽狀態。
他說:“他們能夠聊成這樣,說明心裏還沒放下烏雀山大橋。你等著看,我馬上讓他們安靜下來。”
律風覺得新鮮,以為吳贏啟要拿過話筒,來一次“同志們安靜了”。
誰知,吳贏啟只是招呼著抱著今天會議資料的人,催促道:“你們趕緊把資料發了,”
於是,在律風困惑的視線裏,橋梁分院負責發放會議資料的工作人員動了起來。
他們僅僅只是公事公辦的把資料放在桌面,連多餘的問候、解釋都沒有,整個吵雜熱鬧的報告廳,竟然慢慢安靜下來。
氣氛變得太快,律風覺得無比詫異。
他習慣了大家聚在一起就會變得吵吵鬧鬧的會議氣氛,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默契的安靜。
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代表,根本不需要工作人員招呼,便自顧自地拿起身邊的資料。
同伴若是還想聊,他擺一擺手,翻一翻手上厚重的打印稿,對方就跟他似的,趕緊回到座位,拿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來。
工作人員一邊發,律風和馮主任一邊準備講解用的PPT。
剛才還喧鬧得像有無數人吵架的報告廳,瞬間回歸了會議該有的肅靜,只剩下紙頁翻動的聲響。
律風覺得不可思議。
等他準備就緒,再擡頭,便見到了無數專註的視線,匯聚而來。
建設集團、工程學院、研究所、勘察院……
他們身前一塊塊桌牌,寫上的不是他們的名字,而是他們代表的單位。
那一瞬間,律風覺得自己面對的不再是報告廳上百人,而是面對這上百人背後所有集體。
也是烏雀山大橋項目成立以來,參與研究的全部人員。
律風定了定神,點開了準備已久資料,聲音平靜克制的說道:“這次邀請大家到場,是為了一起研究烏雀山大橋是否可以采用盤山結構設計的問題——”
隨著他的話音,報告廳寬大清晰的幕布,投影出了盤山大橋的概念圖。
巍峨連綿的烏雀山中,盤亙著一條銀色巨龍般的橋梁結構,在渲染的陽光之下熠熠生輝。
這張盤山大橋概念圖一出現,律風就聽到了回聲陣陣的感嘆。
它從烏雀山腳下開始攀升,沿著山體走勢,彎曲成了柔和的弧度,然後在最為合適的地方,飛躍地震帶斷層,完成了橋梁橫跨兩岸的任務。
律風說:“這只是我做的一個概念構想,從烏雀山大橋現有方案選點開始,規避方案一的高峰、陡坡,在方案三、方案四的地點,自行建設高架橋,逾越地震造成的裂隙和斷層。”
他的講述,伴隨著精心繪制的黑白設計圖。
沒有烏雀山翠綠渲染,單純的黑色橋梁線條,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他的全部所思所想。
盤山建橋,淩駕斷層。
人為的降低烏雀山架橋地點的高度,將那條能夠直通藏區的高速公路,全程建設在橋梁上,跨越烏雀山。
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想法,卻因為幕布上細致詳盡的設計圖,顯得尤為認真。
從橋梁兩端的引橋高速路,到主梁搭橋的初步設計,律風得畫得完完整整。
即使吳贏啟告訴他沒有必要,只需要在會議室闡述自己的觀點,隨便給一個示意圖就行。
律風仍然像一個完美主義者,將它們規劃得盡善盡美。
可惜,建立這麽一座前所未有的橋梁,不是他圖紙畫得漂亮就能成功的。
律風說:“這樣的設計存在極大的建設施工困難。首先,橋身必須選用抗震材料,保證不受烏雀山地震帶影響。其次,烏雀山冬季冰雪會造成橋體產生低溫效應,導致盤山大橋存在行駛風險。然後,我們也沒有任何的設計經驗可以保證它能夠成功。”
他說出的這些困難,全是在橋梁分院檔案館裏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問題。
律風將它們直白的拋出來,做好了心理準備,等著迎來臺下所有人的質疑和否定。
然而,臺下安安靜靜,參會人員仍舊是捧著資料,仰頭端詳著設計圖,眉頭緊鎖地深思著。他們不可能不困惑。
但是……
他們竟然沒有立刻思維活躍地交頭接耳,更沒有突兀出聲打斷律風。
律風順著詳細的盤山設計,一頁一頁的講述他的想法。
參與會議的人員,哪怕隨著他的講解發出疑惑的聲音,依然保持著會議禮貌,直到這個荒誕不經的構想闡述完畢。
於是,律風主動說道:“如果大家有什麽問題,可以提出來,我再做詳細解答。”
話音剛落,坐在報告廳前排的代表直接舉手,“我們一建申請負責主體橋梁的可行性研究工作。”
律風一楞,還沒出聲,坐在一建旁邊的二建代表,立刻開麥,“等一下哦,這個部分應該是我們負責的!”
兩個建設集團不同分公司的代表,針對主體橋梁部分,展開了吵鬧的辯論。
一建的人翻到手上資料“以前方案一、方案二是你們負責的,現在盤山橋的主橋跨點在方案三和方案四附近,怎麽會是你們負責?”
二建的人不甘示弱,直接指出重點,“因為盤山大橋的引橋和主橋必須保證用材、結構一致,我們二建的技術更成熟,調研也比你們一建有經驗,肯定得我們負責!”
本該由他來回答的問題,瞬間成為了第一建設分公司和第二建設分公司的直接矛盾。
一建和二建的代表,在爭論之後,立刻看向律風,問道:“律工,你是設計這個方案的人,你說,誰來負責橋梁主體?”
律風完全沒有經歷過這種“問題”,他難得詫異地看向吳贏啟。
只見吳贏啟哭笑不得地打開話筒,嚴肅說道:“你們一建二建都是兄弟單位,怎麽又在搶活幹?”
一建不高興了,“這本來就是我們負責的,怎麽叫搶?”
二建也不肯認,“吳院你說,盤山橋的構造從頭到尾就是一座橋梁,我們二建專門做引橋施工,來負責這座橋不是更合適嗎?”
“哪裏合適了,盤山橋造型特殊,橋墩要跨越地震帶,空管鋼結構的鋼桁梁抗震情況,我們一建才最清楚。”
忽然,一聲悠然蒼老的聲音加入戰圈。
“誒,你們兩個建設的不用擔心鋼材抗震問題,這是我們研究所的項目,這個我們負責。”
兩個人的爭論加入了第三者,就瞬間擴大了影響範圍。
剛剛還握著資料,一邊聽兩家建設單位爭奪的參會人員,一邊舉起手來,打開話筒直抒胸臆。
“鋼材抗震的研究,我們校研究院的經驗更豐富,我覺得應該交給我們。”
“我們在橋面抗寒抗凍方面有完整的建設經歷,不管是前期施工還是後期養護,都能直接負責這次盤山橋的研究。”
“盤山部分的橋墩選址,我們三勘察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參考,給你們進行落位點設計。”
“不不不,交給我們第一勘察院,以前我們就做過盤山高速,找適合架盤山橋的地方絕對比三勘察的人熟練!”
律風還沒等給他們更詳細的答疑解惑,臺下這群竟然趁著場面混亂,主動搶起工作來!
他們的問題,沒有一個集中在盤山大橋的構想和設計上,爭來爭去全是——
這個部分應該歸我!
律風見多了承包方湊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的場景。
各司其職、互相推諉,一旦有不符合承包方心意的部分,絕對會大掌一揮,表示拒絕。
可現在,報告廳吵吵鬧鬧,每一個單位的參會代表,都在據以力爭,用各種實例表達自己迫切想要參與調研的心情。
能研究主橋最好,能負責鋼結構抗震更妙。
沒有推諉,沒有質疑。
反而竭力地說服吳贏啟、說服對手,想把盤山橋的某一部分納入自己的工作範圍,完完全全沒有把律風的想法當成笑話的意思。
他準備了一腔解釋毫無用武之地,因為這群人不需要任何解釋。
他們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念頭,全力以赴地付出,並且希望搶在兄弟單位的前面,成為項目一部分的負責人。
這種主動的態度,是律風從來沒有過的經歷。
報告廳裏一個接一個地,向他認真講述自家單位的特長和經驗,希望獲得他的認可。
好像一場臨時起意的自薦,把律風這個在英國資本國度學成歸國的家夥,震撼得無以覆加。
他們有的人雙鬢斑白皺紋深邃,有的人鏡片厚實神色不明,談起自己單位能夠為盤山大橋構想做出的貢獻,信手拈來,毫不含糊。
他們的年齡足夠說明這個項目凝聚了多少年的心血。
他們的態度簡單直白的表達出了同一個期望——
哪怕盤山大橋只是一個可能性,他們也願意為了“可能”傾盡所有。
馮主任見律風一臉詫異的模樣,笑了笑,說道:“他們一直這樣。”
從烏雀山大橋立項,到烏雀山大橋暫停,每一次碰面的研討、匯報,只要扔出了新的問題,參與會議的代表們,都要進行一次爭論,擊敗全部對手,把新問題的研究工作收入囊中。
不是攬工,不是好大喜功。
而是他們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,想要用自己最好的技術、最紮實的功底,為國家建起這座橋梁。
律風長久空虛寂寞的靈魂,在報告廳滿室的爭論裏感到充盈。
“難怪……”律風聽著他們的信心十足的話語,眼神閃過欣喜的光,“難怪我們能建成曲水灣大橋。”
因為在這樣一群人面前,國家設計院給出來的方案無論再簡陋,都是任務和責任。
他們會盡自己一切努力,去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。
一場研究會結束,烏雀山大橋的盤山新方案,直接在吳贏啟的主導下,拆分給了各個單位回去研究。
並且要求他們,定時給律風做匯報。
律風的微信,一天時間,暴增了近兩百位聯系人。
從那一天起,手機裏的電話、消息就沒有停過。
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效率非同一般。
律風每天都能收到他們的反饋報告,立刻就能加班改圖,配合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盤山橋的設計圖進行改動。
在來來往往的通訊之中,沈寂了兩年的烏雀山大橋項目,重新活了過來。
曾經廢棄的五個方案,在各個負責單位的建議之中,留下了最核心的工程技術,慢慢在律風的圖紙、建模裏,凝聚成了如同盤山巨龍般的設計,成為了烏雀山大橋最新的方案。
律風以前一個人的刻苦鉆研,在這些經驗豐富的前輩指導下,變成了一次完美的團體協作。
抗震的解決辦法、空管鋼的全新材料、橋梁支撐的設計細節、盤山大橋的選點落位,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正、研討。
終於有了完整的雛形。
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,和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以前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,完全可以跟經驗豐富的工程師、研究院溝通,然後在他們的期待之中,頂著壓力給出滿意的設計。
律風真正的忙起來。
殷以喬整整兩個月沒能成功和律風視頻通話了。
他和律風的溝通,僅限於微信隔著遙遠時差的往來。
即使他算好周末的晚上,發起視頻,都會被律風直接掛斷,然後經過幾小時,收到律風疲憊的簡單回覆——
“加班。”
短短的回覆,來自中國時間淩晨三四點。
殷以喬穿著舒適睡衣,坐在書桌前凝視著手機,卻始終沒能保持平靜。
他知道律風只會因為烏雀山大橋的事情,忙到三四點不睡。
可他越清楚,就越覺得面前有一道橫亙在他們之前的深溝,無法逾越。
殷以喬想,人類要是會在心上造橋就好了。
他一定要修一條直達律風心裏的大橋,看看律風到底在忙些什麽。
掙紮猶豫了好幾周後,殷以喬終於在中國時間正常的時候,收到了律風的消息。
他說:“師兄,不用擔心^_^。”
文字簡潔,但配上了一個默認表情,殷以喬立刻從午休躺椅上坐起來,久違地發去了視頻通話。
果然,這次律風接了。
殷以喬擔憂的端詳著鏡頭裏的人。
他瘦了一些,臉頰線條英挺,一雙眼睛格外的明亮。
短發長得遮住了眉毛,他便把略長的尾發紮了起來,在腦後留起了一個微翹的發揪。
一看就知道有多久沒時間去理發了。
殷以喬無奈的問道:“怎麽忙成這樣?”
律風聞言,笑得眉眼彎彎,露出了燦爛的白牙。
“師兄,你不知道,我好快樂!”
那種掩蓋不住的興奮,從他神情、語氣表露無遺。
他捧著手機笑著的樣子,瞬間令殷以喬想起了還在讀書時候,常常簡單快樂的律風。
殷以喬立刻意識到,律風那座龍一般的橋梁結構設計應該快成了。
很多話,律風不能說。
但他在視頻那端,激動的講述著自己的心情。
他說:“我參與了像曲水灣大橋一樣的偉大合作,我跟很多人明明都不認識,但是只要是為了烏雀山大橋,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拿出壓箱底的技術和建議,幫助我修改設計圖。”
“那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,隨隨便便拿出來的東西,都能讓我學習好久。師兄,我真的好快樂!”
他的表情,就像經歷了萬裏長征的跋山涉水,遠遠見到了勝利的終點,恨不得能夠向全世界炫耀他的快樂。
遠在英國的殷以喬,為他高興,又為自己無奈。
律風這麽快樂的時候,他只能坐在視頻前,問一句,“那麽,烏雀山大橋要動工了嗎?”
律風拿過一杯水,笑著說:“沒有那麽快,還得經過審批之後,再研究動工時間。畢竟馬上要入秋了,烏雀山深秋初冬會大雪封山,今年肯定趕不上。”
雖然趕不上今年是遺憾的事情,但是律風連喝水的姿勢都透出雀躍。
只要審批通過,烏雀山建起大橋就只是時間問題,而不是技術難題。
他開心地和殷以喬進行著久違通話。
避開了那些需要保密的內容,詳細講述了一座大橋能夠雄偉壯觀到什麽程度。
烏雀山大橋項目組重新組建後,無數設計師主動請纓加入,一如律風見過的建設集團、研究院成員,滿懷赤誠,絲毫不悔。
導致他們幹勁滿滿一起加班,律風好幾次想接殷以喬通話,都被他們感染得不好意思偷懶。
律風說著這些,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壓力和包袱。
他真真切切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地方,實現了剛剛回國時候的期望。
“而且,這次我們院長完全沒有阻止過我任何想法,一直給我最大限度的支持。”
他說:“這很了不起。”
殷以喬心裏升起一絲不悅,卻僅僅皺了皺眉,仍是默不作聲的盯著律風。
律風將手機放在對面,捧著水杯,垂眸凝視水面,勾起笑意,陷入了自己的思緒。
像是透過這杯澄澈的水,見到了一個規劃好的未來。
他說:“烏雀山大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橋梁,最長的橋梁,也是最好的橋梁。”
頂天立地,勢不可擋。
作者有話要說:殷以喬:我也是完全沒有阻止過你任何想法,一直給你最大限度的支持,為什麽換成他就了不起了?
律風:因為他是院長……
殷以喬:你,官僚。
任何項目成功關鍵必然是:有一個好領導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